她站在原地,阳光照在身上,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,只有无尽的寒冷和深入骨髓的孤独。世界仿佛在她眼前褪去了颜色,只剩下灰白。
她慢慢蹲下身,将脸埋在膝盖间,肩膀无法抑制地微微颤抖起来。
无声的泪,终于汹涌而出,浸湿了冰冷的裙摆。答辩的失败、流言的阴影,都比不上此刻被最信任之人亲手推开的痛楚。
她觉得自己像个彻头彻尾的笑话。
薪火计划”评审会上的沉默,像一根冰冷的刺,深深扎进了简初的心底。
尽管后来她的“乡村儿童美育工坊”项目,在楚淮序未置一词的情况下,依然凭借其扎实的内容和部分专家的力挺,勉强获得了“待观察”的资格(而非最初的“重点扶持”),但这并不能抚平简初的失望与疑惑。
更让她感到不安和冰冷的是,自苏念回国后,楚淮序的变化越来越明显。
一个涉及跨省文旅合作、据说由苏念父亲在邻省大力推动的重大项目,成为了楚淮序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这个项目牵扯面广,利益复杂,需要频繁地与苏念所在的省文化厅,乃至苏念父亲的老部下们进行高规格的对接和磋商。
于是,简初的生活开始被一次又一次的“爽约”和“临时取消”填满。
“简初,今晚临时有个重要的跨省视频协调会,不能陪你吃饭了。”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公事公办的歉意,却听不出多少温度。
“周末要去邻省实地考察项目,原定的美术馆之行,等我回来补偿你。” 信息简短,没有多余的解释。
“下周苏厅长(苏念父亲的老部下)带队过来考察,行程很紧,这几天都要陪同,你自己安排。” 语气里是理所当然的忙碌。
起初,简初还能理解,毕竟项目重大。她尝试着询问项目的进展,或者他累不累,得到的回应往往是笼统的“还好”、“在推进”,或者干脆是“这些事你不用操心”。
他不再像以前那样,会跟她分享工作中的细节或烦恼,仿佛无形中在她和他那个充满权谋的世界之间,筑起了一道高墙。
她精心准备的晚餐一次次冷掉。
她期待的约会一次次化为泡影。
电话里的声音越来越匆忙,见面的时间越来越短。
而关于苏念和楚淮序的“佳偶天成”、“旧情复燃”的传闻,却在那个特定的圈子里愈演愈烈。
简初感觉自己像一件被主人暂时遗忘、搁置在角落的旧物,曾经环绕她的温暖正被一种无形的寒冷迅速吞噬。被忽视、被冷落的感觉,如同钝刀子割肉,一点点消磨着她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和期待。
苏念敏锐地察觉到了简初的失落和楚淮序的“忙碌”。
她知道,仅凭流言和楚淮序的疏忽还不够,需要一剂猛药,彻底击垮那个看似沉静实则倔强的女人。
机会很快来了。
一个由省文化厅主办、苏念亲自操盘的高规格中外艺术交流论坛在本市大剧院举行。楚淮序作为重要领导,自然要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。
苏念提前“不经意”地向简初所在师院的领导透露,论坛邀请了一些国际顶尖艺术家做工作坊,机会难得,建议让有潜力的年轻教师(特意点了简初的名)来学习观摩。
简初收到通知,心情复杂。
她渴望学习,但又本能地抗拒任何可能与苏念、与楚淮序产生交集的地方。